1、概括,思维过程的一种。
2、在比较和抽象的基础上,人脑综合了抽象事物的共同本质特征,并将其扩展到同一类事物。
3、例如,儿童经常看到鸟类,并将其与其它动物进行比较,以逐渐区分基本特征(羽毛、蛋等)和非基本特征(飞行、大小、颜色等)。
(资料图片)
4、抽象,从具体事物中提取和概括它们的共同方面、本质属性和关系,抛弃个别和非本质方面、属性和关系,称为抽象。
5、类型不同(1)表征性抽象所谓表征性抽象是从可观察现象开始的一种初始抽象。
6、它是对物体特征的抽象。
7、例如,“形状”、“重量”、“颜色”、“温度”、“波长”等。
8、这些关于物体物理性质的抽象概括了物体的一些表面特征。
9、这种抽象属于表征性抽象。
10、(2)原理性抽象所谓原理性抽象,是在表征性抽象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深层抽象,它把握事物的因果性与规律性的关系。
11、这个抽象的结果就是定律和原理。
12、例如杠杆原理、落体定律、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、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、化学元素的周期性定律、生物体内遗传因子的分离定律、转化定律和守恒定律等。
13、能量离子、爱因斯坦相对运动原理等都属于这一抽象原理。
14、概括:(1)经验概括是对事实或感性知识材料的总结。
15、例如,总结“中国女排经过一场勇敢的斗争,又赢得了世界冠军”这一事实,就是对经验的总结。
16、(2)理论概括是理性认知材料的概括。
17、例如,恩格斯在把握当时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概括,批判了形而上学的世界观,确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。
18、所做的是最高层次的理论概括——哲学理论的概括。
19、2、需要注意的点不同概括:(1)应该尽可能充分地占据材料,做到“胸中有数”。
20、泛化的目的是形成一种普遍的理解。
21、物质越充足,越有可能是正确的。
22、(2)推广必须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。
23、在归纳过程中,必须运用归纳法把对个别事物的理解扩展到一般知识,所形成的结论具有一定的概率性。
24、(3)泛化的目的是形成一种普遍的理解,但应尽最大努力防止形成一种普遍的理解。
25、抽象:(1)必须是普遍性的东西个别的和表面的事物都是偶然的,所以我们必须把它们抽象出来。
26、当然,我们不能完全将它们与那些个别的、表面的和偶然的事物分开。
27、但是抽象的目的并不是提取那些单独的和偶然的东西。
28、抽象的目的是从个别的经验事实中提取普遍的事物。
29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了解事物的规律。
30、(2)高层抽象要求自然事物及其规律是多层次的系统。
31、相应地,科学抽象也是一个多层次的系统。
32、在科学抽象的不同层次上,有低层次的抽象和高层次的抽象。
33、(3)思维抽象抽象思维方法是指在感性知识的基础上,运用概念、判断和推理,通过现象提取学习对象的本质的理性思维方法。
34、扩展资料:概括的方法:概括主要分为六要素合并法、段意合并法。
35、概括是科学发现的重要方法。
36、因为概括是由较小范围的认识上升到较大范围的认识;是由某一领域的认识推广到另一领域的认识。
37、赖欣巴赫曾经说过:发现的艺术就是正确概括的艺术。
38、这是有一定道理的。
39、关于事物的本质特征的概括,有助于形成事物的概念和规律性的认识,具有重要的认识价值。
40、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抽象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概括。
本文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